解读:《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》
时间:2020-04-02 16:15 浏览量:

  2020326日,中国银保监会出台《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》(银保监办发〔202028号)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在统筹当前防控疫情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,供应链金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,通过资金链激活产业链,在微观上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,精准滴灌;在中观上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转能力,尽快恢复供应链生态和产业链协同配套复工复产;在宏观上对国民经济恢复、我国在全球供应链地位恢复和提升也将具有积极作用。 

  一、为搭建供应链金融生态提供政策引领 

  《通知》涉及的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包括核心企业、上下游企业、电商平台、物流企业、互联网银行、保险机构和担保机构等,基本涵盖供应链生态的各类主体,拓展供应链金融的视野和范围,引导供应链金融生态化、多元化发展。 

  在核心企业方面,《通知》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产业链核心企业金融服务,给予合理信用额度,支持核心企业通过信贷、债券等方式融资,鼓励核心企业向上游及时支付、为下游企业提供延期付款便利。 

  在上下游企业方面,《通知》区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提出针对性金融服务,对应采购场景和分销场景,涵盖了主要供应链环节。在采购场景,可通过应收账款、应收票据等融资方式,为上游企业解决先货后款模式下的资金占用问题;同时,可为上游企业以所获订单为基础进行订单融资(即未来应收账款融资),前置了融资节点,拓展了应收账款融资服务范围,可有效满足上游供应商在拿到订单后产生的经营性资金诉求。 

  在分销场景,可通过开立银行承兑汇票、国内信用证、预付款融资等方式,为下游企业获取货物、支付货款提供信贷支持;也可在下游企业已获取货物的情况下,通过存货与仓单质押融资等方式缓解存货积压形成的资金压力。在强调通过预付类融资解决经销商采购融资需求的基础上,提出存货与仓单融资模式解决客户资金压力,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供应链场景下重新回归动产融资领域。 

  除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外,《通知》还进一步支持服务电商平台、物流等领域,从供应链整个链条参与主体角度提供金融服务,从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到放眼供应链生态,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范围更加广泛,契合供应链市场发展趋势,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提供指引。 

  《通知》还明确保险和担保机构也是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,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多种形式的保证保险业务服务。在供应链金融市场实践中,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的参与,提供针对供应链的保险产品,如信用履约险、仓单提货保险等。 

  二、有利于构建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 

  《通知》提出的产品模式包括流动资金贷款、债券、应收账款融资、应收票据融资、订单融资、预付款融资、存货与仓单质押融资等,涵盖供应链金融各类产品,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、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,也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创新,尤其是在订单融资、存货与仓单质押融资领域。 

  三、科技赋能,支持流程优化和线上化,指引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 

  《通知》充分认识到核心企业信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,在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下鼓励流程优化。一方面强调明确核心企业准入标准,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在核心企业承担付款责任或提供担保、回购、差额补足等增信措施的前提下,上下游企业办理供应链融资业务时,银行业金融机构可适度简化客户评级准入等流程,纳入核心企业统一授信管理,使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。在核心企业强增信情形下,《通知》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把优化流程、提升客户体验作为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政策依据。 

  《通知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供应链业务系统,鼓励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供应链融资服务。鼓励与政府机构、核心企业相关系统实时交互交易数据,建立交易风控模型,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,创新金融模式,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化、数字化指引了方向。 

  四、明确风险管理要点,保障供应链金融持续健康发展 

  《通知》要求完善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考核激励,契合供应链业务特征。一是对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相关授信予以差别化安排,对供应链融资业务在信贷规模、经济资本考核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。二是明确落实尽职免责安排,加快处置不良贷款,核销不良贷款处置损失。 

  《通知》要求加强产业链金融服务的风险控制,抓住供应链风险本质,引领开展供应链金融全面风险管理。 

  一是信用风险管理,严格核心企业管理,合理确定供应链融资整体合作额度,从准入标准、融资需求和贷款用途,到资金流向的有效监督。 

  二是欺诈风险管理,严格审查交易真实性,审核供应链交易背景;重视封闭管理,监控应收账款回笼。 

  三是操作风险管理,严格押品管理,有效控货。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多、链条长、交易结构复杂、高频小额,涉及各类风险,由于基于供应链整体的交易结构和核心企业信用,单户借款的信用风险会降低,但同时产生了欺诈风险、操作风险等,因此需要从信用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,对信用风险、欺诈风险、操作风险、法律风险、信息科技风险、合规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管控,抓牢信用风险、欺诈风险、法律风险、合规风险等重点风险的管理。 

相关链接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